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杂志Magazine美树本晴彦 角色设定画集亚洲插画家青幻舍Seigensha360°BOOK童心异想世界gestalten:自然之作 心的感受PHAIDON:穿越世纪的美学探索限量艺术善本十周年七夕送礼求生指南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Rizzoli:夏艺多巴胺Rizzoli:重现黄金时代最酷的大小孩善本自版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你是哪一“PIE”?TASCHEN:打破艺术距离你好,生活家!Prestel:经典艺术史·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Yale University Press:追寻真理之光导演的洞见演员的剖析电影幕后制作特辑影视创造指南定格的时光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1)史蒂文·麦柯里个人作品集世界美食Phaidon:跨越星辰 致敬经典Thames & Hudson:沉醉艺术世界Laurence King:创意领跑Hoxton Mini Press限量版-艺术限量版-摄影限量版-表演艺术限量版-设计限量版Rizzoli:穿梭时空的时尚之旅小老鼠波波DK宝贝触摸书苏斯博士 Dr. Seuss立体翻翻书你好,世界艺术大师启蒙小指南大人物小人物,大梦想皮特猫小饼干洞洞书滑动看抽拉书吉竹申介埃尔维·杜莱艾瑞·卡尔马里恩·杜查斯贝娅特丽丝乔恩·克拉森孤独星球奥利弗·杰弗斯乐高凯迪克奖马克马丁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我的小小外文童书馆普利兹克建筑奖luster出版社Abrams:接受吧 艺术投喂折纸艺术翻翻书青幻舍:光与影之舞Little Gestaltengestalten: 岂止于书善本出版14周年时尚课外读物TASCHEN40周年TASCHEN2022TASCHEN2023taschenPIE探寻中东欧艺术略影人,诗意地栖居Octopus出版集团线上书展时尚永不眠耶鲁大学出版社带你看历史PRESTEL:“经典”是一种集体认同感把别人的理想,过成自己的日常Sendpoints(2022)SendPoints来一场艺术大巡游!Phaidon2023Phaidon2023Phaidon你好,世界Prestel 艺术大师启蒙小人物,大梦想Templar 翻翻书天才名人系列Abrams Block纸板书Templar 欢迎来到博物馆Workman 迷你书屋Twirl 拉玩书Thames & Hudson 立体翻翻书Usborne 有声书Chronicle 触摸书吉竹申介 Shinsuke Yoshitake马里恩·杜查斯 Marion Deuchars贝娅特丽丝·阿勒玛尼娅 Beatrice Alemagna乔恩·克拉森 Jon Klassen马克·马丁 Marc Martin菲丽希缇·塞拉 Felicita Sala奥利弗·杰弗斯 Oliver Jeffers凯迪克奖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童心启航 跨阅未来 Read for FunQuarto出版社活动Quarto:始于彩页 跨越万里时尚大牌的宠儿 RizzolABRAMS建筑主题线上书展Little Gestalten2021城市出逃计划 City Escape Plan青幻舍 Seigensha青幻舍 Seigensha(1)PIE(2022)PIE(2023)PIE摄影线上书展TASCHENSendpoints善本出版Sendpoints生活在伊甸园PRESTEL: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彩图,为书籍添上吸引力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吃掉艺术馆跨时空艺术之旅Rizzoli:艺术之光,有界无限Rizzoil:艺术之光,有界无限Abrams:夏艺派对,向书出发Walker:好奇心·艺趣纸旅TASCHENTheQuartoGroupYalePrestel创造可能性:安藤忠雄上海见面会点燃设计大爆炸·善本图书快闪店**站华裔设计师刘扬巡回演讲【安藤忠雄——亚洲的未来】上海保利大剧院讲演活动回顾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TASCHEN x 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曾經,有個偉大的素描畫家:卡夫卡和他的41幅塗鴉》
收藏
|
《曾經,有個偉大的素描畫家:卡夫卡和他的41幅塗鴉》
Price定价:
90.00
ISBN条码: 9789862726211
Publisher出版社: 城邦-商周
Language版别: 港台Traditional Chinese
Category分类: 艺术Art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Description
留言Comments(0)

 B基本资料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尼爾斯.伯克霍夫(Niels Bokhove)、瑪利耶克.凡多爾斯特(Marijke van Dorst)
譯者:林宏濤、謝靜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7-29
ISBN:9789862726211
規格:平裝 / 單色 / 160頁 / 17cm×21cm

 B内容简介

我可以跟你們講個偉大藝術家的名字:法蘭茲.卡夫卡。──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卡夫卡遺稿管理人
首部卡夫卡素描手稿集結,遺落的經典中的經典
捷克VITALIS出版社授權,荷蘭「法蘭茲.卡夫卡學會」專家編輯考證

卡夫卡說:這些素描是很久以前的、深深烙印在心裡的熱情的痕跡……
卡夫卡曾經夢想當一名偉大的畫家,儘管最終選擇了文學道路
《變形記》的矛盾絕望、《城堡》的漫長等待、《審判》的荒謬無助
透過卡夫卡的畫筆將更加真實

談及法蘭茲.卡夫卡(1883-1924),我們直覺就會想到他的文學作品。卡夫卡熱愛畫畫這件事則少有人知。
卡夫卡早在小學時期就上過畫畫課,到了大學階段則發展出對繪畫的喜好。大學畢業後不久,儘管曾經受教於某位「二流畫家」,加上中學以來萌生成為作家的野心,但他似乎想過要成為一名藝術家;這個心願使得他在回顧過往時,曾自稱是「一個偉大的素描畫家」,素描帶給他的滿足感遠勝其他一切。而直到過世為止,卡夫卡規律地提筆畫畫,他對美術的興趣,尤其是素描與繪畫,不曾衰退。
他的朋友兼遺稿管理人馬克斯.布羅德認為,卡夫卡是個擁有「特殊力量且與眾不同的藝術家兼畫家」。幸虧布羅德將卡夫卡幾個不同時期的素描作品留存下來,後人才有幸得見這位文學大師不同的一面──這些畫要不是卡夫卡送給布羅德的,要不就是布羅德從卡夫卡的廢紙簍裡搶救下來的。

本書是卡夫卡的素描首次集結付梓,搜集了迄今可以尋得的卡夫卡繪畫作品共 41 幅;已知但無法取得的素描,也以清單的形式納入本書。書中的素描主題豐富,有人物、街景、旅行印象、白日夢、自畫像等等。每幅作品皆襯以卡夫卡的文字,這些文字內容或許是編者選自卡夫卡的日記、小說、書信,或許是卡夫卡為圖畫親自做的說明。書末亦針對畫作的主題、技法、格式、來源、日期、原作地點做了詳細評註。

 B作者简介

法蘭茲.卡夫卡於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雙親為猶太人。1906年,他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完成為期一年的法院實習工作後,於1907年進入「忠利保險集團」(Assicurazioni Generali)位於布拉格的分行。1908年,他進入「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在該局擔任公務員直到1922年因病而提早退休。1917年夏末,卡夫卡由於肺結核發作而咯血,於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享年不滿四十一歲。

卡夫卡是歐洲**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之體現。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逝世後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尼爾斯.伯克霍夫(Niels Bokhove)
哲學家、教育家、歐洲頗負盛名的卡夫卡研究專家。荷蘭「法蘭茲.卡夫卡學會」(Nederlandse Franz Kafka-Kring)的創立者,曾擔任卡夫卡研究季刊 Kafka-Katern的主編。
瑪利耶克.凡多爾斯特(Marijke van Dorst)
教育家,專研藝術與文化領域的諮詢工作。曾擔任荷蘭「法蘭茲.卡夫卡學會」祕書,主要從事捷克文學的研究。對繪畫也學有專精。

 B目录

1. 思考者
2. 牢籠中的人
3. 拄枴杖的男人
4. 頭靠在桌上的男人
5. 立鏡旁的男人
6. 低頭坐著的男子
7. 擊劍者
8. 奔跑者
9. 三位跑者
10.「舞者艾杜朵娃……與兩位提琴手相伴在輕軌列車上」
11. 手腳並用行走的男子
12. 馬背上的騎師
13. 馬車與馬
14.「我的幾個生活場景」
15. 沒有胃口
16. 「手挽著手散步」
17. 「我『正在忙』的事」
18. 「日本藝人」
19. 雜技演員
20. 與神祕生物共處的男人
21. 蛇女
22. 遊行抗議
23. 走路的人影;河流與樹木旁邊的轎子
24. 歌德的「史登的花園之屋」
25. 鐘塔,可能在奧斯泰諾
26. 甘德利亞的教堂與房舍;聖瑪格麗塔的噴泉
27. 「那種橋」
28. 琉森市,在療養地賭場的賭桌上
29. 塔特拉溫泉地,塔特拉別墅的生活景況
30. 「請願者跟高貴的贊助人」
31. 亞伯拉罕將兒子以撒獻為燔祭
32. 桌邊的男子,牆後的老闆娘
33. 婦女的頭部和馬的大腿(擬達文西)
34. 桌子前面被虐待的男子,以及圍觀者
35. 穿著黑色西裝的憂鬱男子
36. 狂飲者
37. 沒穿褲子在屋頂散步的人
38. 等待中的兩個人
39. 「奧特拉的午前點心」
40. 朵拉.迪亞芒
41. 卡夫卡的母親在看書;自畫像

關於這些素描
卡夫卡:「一個偉大的素描畫家」
一段小插曲
以字母為圖
睡前的畫面想像
卡夫卡的筆
卡夫卡的藝術嗜好
編輯的話
圖文評註
本書提及但無法取得的素描
卡夫卡素描所根據的原始素材

 B编辑推荐

卡夫卡的自戀凝視與愛情藝/囈語
◎文/施舜翔(《女人迷》與《主場新聞》專欄作家,「後女性的魔鏡夢遊」版主,國立政治大學英國文學碩士)

卡夫卡的人物素描:思考者、牢籠中的人與饑餓的藝術家
卡夫卡連素描都如此卡夫卡。卡夫卡那噩夢式的現實書寫已被定義為「卡夫卡式」(Kafkaesque)的文字風格。這邊我們也可以說,這些線條簡單抽象、描繪日常生活場景卻又詭奇變形的素描作品,也非常「卡夫卡式」。

卡夫卡的這四十一幅素描可以大致分為幾類:抽象人物素描(又被稱為「六個小黑人」)、單一地點、生活場景,以及城市小人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抽象人物素描。這些素描雖然線條極其簡單,卻透露出卡夫卡最深的哲學思維。我在六個小黑人中,尋到的發現的都是卡夫卡的文字蹤跡。

〈思考者〉中的男人,與其說在進行理性思考,不如說沉思是一個永恆的姿態,沒有終點,就像卡夫卡在寫給菲莉絲的情書中所說的:「連貫、循序漸進的思考對我來說還是完全不可能的。」卡夫卡畫筆下的思考者,是對理性體制下的線性思考,一個**的挑戰。

而〈牢籠中的人〉則讓我想起卡夫卡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審判》(The Trial),那個被看似理性實則荒謬的法律體制給困住的約瑟夫K。卡夫卡在1920年1月13日的日記中寫下:「囚徒其實是自由之身,他可以參與一切,籠外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注意,他大可以離開牢籠,畢竟柵欄間隔幾公尺遠,根本沒人將他囚禁在內。」這段日記正好呼應了卡夫卡在《審判》中所寫的「法律之門」寓言。在這個寓言中,法律之門大開,鄉下人卻無法進去,守門人對鄉下人說「你現在不能進去」。鄉下人於是在這扇敞開卻無法進入的法律之門前耗盡一生。等到他即將死去前,鄉下人問守門人,為什麼都沒有其他人嘗試進入?守門人表示:「這扇門是專門為你設的,但現在我要將它關上了。」鄉下人然後死去。

鄉下人就是卡夫卡畫筆下的牢籠中的人。鄉下人其實是「自由」的,卻將自己的一生耗在這個操弄著理性語言卻無法讓你進入的荒謬體制中。也就是說,如卡夫卡日記所寫,「他大可以離開牢籠。」鄉下人看法律之門敞開,天真地以為它真允許所有人進入,而他對這個荒謬司法體制的天真信任,也造成了他的死亡。
另一幅讓我想起卡夫卡文字的,是〈沒有胃口〉這幅素描。這幅圖抽象到看不出人形,卻也是這樣的「不見人形」,讓我想起卡夫卡筆下那個找不到喜歡的食物的藝術家。〈饑餓的藝術家〉(A Hunger Artist)是卡夫卡在1922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故事寫的是一個以「饑餓」作為展示藝術的藝術家。人們問他為何不進食?他表示自己「找不到喜歡吃的東西」。饑餓的藝術家後來自然是餓死了,臨死前,雙唇卻輕輕噘起,彷彿在向那些殘酷的觀者索吻。
說到底,卡夫卡也跟饑餓的藝術家一樣,終其一生,尋著的只是那一個吻。

卡夫卡的愛情素描:情書、囈語,以及臂挽著臂散步
在這幾幅素描中,有兩幅特別不同,它們在訴說愛情:〈臂挽著臂散步〉。這兩幅圖直接取自卡夫卡寫給菲莉絲的情書。他用畫訴情,用畫勾勒夢境中兩人牽手漫步的模樣,像是以這兩幅線條簡單的素描在對菲莉絲說:其他人都是臂挽著臂散步,而我與妳卻是手牽著手;這是我能夠給你,最與眾不同的愛,以及最親密的溫度。卡夫卡的情書與其說是寫給情人看的,不如說是自己的囈語,即使是後來寫給米蓮娜的情書,卡夫卡永遠像是在自言自語,就像這一幅幅素描一樣。這些囈語是最脆弱也最溫柔的。

1914年,卡夫卡與自己深愛的菲莉絲曾經訂婚,最後這樁婚事卻被臨時取消,卡夫卡也被菲莉絲的家人與好友進行了一次「審判」。(1) 失去了對婚姻體制信任的卡夫卡,寫成了《審判》一書。在1920年寫給米蓮娜的信中,卡夫卡表示:「**次訂婚已成過往雲煙,第二次訂婚還存在著,但由於對結婚沒有任何指望,因此可以說這份婚約已經死了。」(2) 那些囈語中極其脆弱的溫柔的愛,終究敵不過 婚姻體制的冷酷摧殘,還來不及發出聲音就死了。
於是我也重讀了一次《審判》。原來這真的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而故事中那些入侵的強取豪奪的操弄荒謬體制下理性語言的,最終都成為了阻絕了愛的。
原來愛情才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輕。

卡夫卡的自畫像:自戀、自憐與破碎的鏡像
卡夫卡素描中最使我心疼的,是最後那幅自畫像。他曾在寫給菲莉絲的情書中,附上一張自己的照片。沒有自戀自誇自吹自捧,反而充滿自卑自憐自貶自抑。他說:「我會寄張照片給你,那張照片真叫人反感……總而言之,我只求你不要被這張照片嚇壞。」這個自卑又自憐的男子,跟情書中那個小心翼翼地溫柔囈語的男子,同樣敏感、脆弱、溫柔,害怕卻又迷戀自己最卑微的模樣。

卡夫卡的自畫像不是一種理想鏡像。相反的,那是他自戀又自憐的破碎鏡像。透過自我素描,自我繪畫,他看到了某個殘破不堪的自己。那個被冷酷體制排斥在外的自己,那個被荒謬的理性語言折磨的自己,那個饑餓卻又等待一個溫柔的吻的自己,以及那個,想要在身旁手挽著手的群眾之中,與戀人手牽著手,感受到最親密的溫度的自己。

(1) 請見鍾英彥〈愛情中的孤獨與審判:卡夫卡創作《審判》的情感背景〉。收錄於《審判》。台北:漫步文化,2014年。300-303頁。
(2) 請見法蘭茲.卡夫卡著。彤雅立、黃鈺娟譯。《給米蓮娜的信:卡夫卡的愛情書簡》。台北:書林,2008年。14頁。卡夫卡此信中的**次訂婚指的就是菲莉絲,第二次訂婚指的是1919年的戀人茱莉.沃里契克。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