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28 《設計師與筆跡》
品牌設計從最初的標識設計到現代全套的視覺系統設計,設計的工具也由簡單的紙和筆到現今發達的電腦和軟件,品牌設計師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斷的改變。那麼在電腦如此盛行的時代,設計師們還會採用傳統的紙和筆來畫草圖的工作方式嗎?
本期BranD對全球各地的多位設計師進行深入採訪,發現草圖依然是他們喜愛的工作方式。品牌設計師們會將草圖用於項目的不同環節。在客戶溝通中,草圖讓客戶更容易理解設計概念和進行結果想像;在創意收集中,草圖可以把設計師突如其來的靈感畫下來;在創作過程中,草圖能將設計師腦中的想法快速圖像化。當然,草圖的好處遠不只這些。讓我們一起進入品牌設計師的筆跡世界,感受他們精彩的分享吧!


Communication: the First Step to Branding
溝通: 品牌**步
品牌設計師在日常里會有哪些奇思妙想?他們與客戶的溝通有哪些技巧和趣事?本專題中我們一起窺探品牌設計師的草稿筆記、思考歷程和與客戶溝通的故事。

Kentaro Higuchi, 是日本設計室Suisei的創辦人,他非常喜歡在設計中加入日本傳統文化元素來展現自己身為日本人的身份。“我相信當今設計師的角色就是將過往延續的傳統注入他們的設計作品里,而不是一味模仿西方。”

Kentaro很喜歡畫草圖,他覺得用筆和紙更能清晰地呈現心中的想法。對他而言,腦海中的想法就像是未出生的嬰兒,對外界一無所知,畫草圖就是賦予這些想法生命力最快捷和安全的方式。在設計清酒Kamonishiki的商標時,Kentaro發現漢字“加”的左邊就像一條從山上流淌而下的河流,而釀酒廠就位於山下。於是他以一座山和古漢字為出發點,畫了好幾個草圖,尋找這兩種元素的**組合方式。

Kentaro還為此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宣傳海報。畫報中人們端坐在椅子上,臉上泛出紅潤,生動表現出喝完酒后人們的表情和狀態。
本專題還將分享工作室moodley、Estudio Yeye和Hochburg的草稿筆記,精彩內容請勿錯過。
Sketch: from Inspiration to Detail
草圖:從靈感到細節

奧地利設計師Benjamin Hösel分享自己畫草圖的理由。“它是和客戶溝通、解釋設計概念的強大工具。與純粹的文字相比,草圖能讓客戶更容易地進行想像,他們也喜歡看草圖。”

The Roasters and the Stand:每個咖啡豆原產國所獨有的風情,被巧妙轉換為色彩與圖形,展示著該國的標誌性特徵。

Siya:設計工作室Backbone Branding慷慨地向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全過程。將果汁瓶設計為一隻水果置於杯上的形狀,再應用透明的標籤,整體設計完美地展示了該品牌果汁的自然和新鮮。

Coca-Cola Visual Identity and Packaging Design:在單一品牌策略下,可口可樂全球設計希望可以創造更統一的品牌體驗。為此,設計師修改了logo下的經典緞帶圖案,讓其更有動感和活力。易拉罐上的logo也改為橫向放置。
Between the Pages: Adjustments & Tone Setting
翻閱之間:調整&定調

呂敬人,書籍設計家、插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設計獎獲得者……從正式進入出版行業至今,近38年的書籍設計經驗讓他對於書籍設計有著自己的深刻洞見。

善本再造及手稿

書籍五感海報

《家》封面制版手稿
能夠約到呂敬人,是小編意料之外的事情。慚愧的是,此前對這位書籍設計界的泰斗也是知之甚少。同公司的出版總監列出的中國書籍設計家名單中,呂敬人的名字在榜首。
忐忑的撥通敬人工作室的電話號碼。屏息以待,接通,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男聲,說明來意之後,那邊竟然,就是敬人老師本人!!和悅的語氣,抱歉說自己因去韓國布展尚未來得及查看郵件。溫潤如玉——那一瞬這個詞跳入小編的心中。
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去做書,比起書籍設計師,覺得“做書的匠人”是更符合呂敬人的稱謂。
雖然他本人非常執著於“書籍設計”而非“裝幀”。因他在採訪中不無巨細的與我們分享,小編才知曉“書籍設計”與“裝幀”不能等同:一個書籍設計師做的是比單純的裝幀多得多的事,他們的書籍設計世界,也是遠比二維平面大得多的廣袤宇宙……

Sight Unseen
探訪網誌Sight Unseen

網絡雜誌,與實體出版物相比,內容更新得更快,傳播的範圍更廣,成本也更低。這吸引了許多人在網絡上開闢自己的小天地,分享生活中有趣的發現,但要在信息量日趨飽和的網絡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並非易事。網誌Sight Unseen憑著其獨有的經營方式和精心策劃的內容脫穎而出。是什麼促使Sight Unseen發展線下的活動和開拓更多元的渠道?他們由此獲得了什麼,如何讓自身更強大?更多內容請留意網誌Sight Unseen的專訪。
Linqing Yang: Content First
楊林青:設計以內容為先

楊林青:“好的設計,實際上都是從內容上開始的。從內容上開始去組織,然後一點一點地去找符合它、能表達它的設計語言。如此一來,設計就會像是植物一樣很自然地生長出來。”
Kiyonori Muroga—The Steering Man of IDEA
室賀清德——IDEA雜誌掌舵人

室賀清德:“我自己常常會有那種類似樂隊演奏、橄欖球比賽的感覺。參與選題的每個人就像“運動員”,各自在哪個方位上,要做什麼,都要立體地去把握……”

Micro Architecture on Desktop
桌上微型建築
本期BranDream為你帶來別有意思的文具設計。

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的文具系列設計既符合實際使用習慣,也**創意和美感。更有佐藤大所畫的簡單又帶點童真的設計草稿。

TRAVELER’S Company 10週年罐裝系列筆記本

由Norman Copenhagen推出的Daily Fiction系列,包括200多種精美的日常文具用品。設計理念源自時尚界中展現新系列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顏色組合和材料印刷來營造時尚感。

Joni Majer: Twisted Thoughts in the Simplest Drawings
Joni Majer:簡單畫作上的巧思

Joni Majer是一名插畫家,認為畫畫給予她表達和想像的無盡可能性。她喜歡以最簡單的方式畫出帶點曲折的巧思。
TypePro Shanghai 2016
TypePro Shanghai 2016 字體研討會

附贈
靈感筆記本

附贈設計師實用筆記本!內含字體、書籍、印刷知識備忘錄!雙版式設計,隨時紀錄靈感收藏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