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Art 2.0】绘画是高雅艺术,不上税永远别要求一位艺术家解释他的作品,你不应该奉承顾客的品味,相反,培养他们的欣赏水平是艺术家的责任。 埃尔·格列柯(西班牙语:El Greco,1541年–1614年4月7日),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出生1541年于威尼斯共和国克里特;逝世1614年4月7日(72–73岁)于西班牙托雷多。埃尔·格列柯属于矫饰主义(样式主义)运动者。西班牙/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他是一位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埃尔·格列柯”在西班牙文中意为“希腊人”,是依格列柯的希腊血统而取的别名;埃尔·格列柯在画作上通常署名以希腊文全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 埃尔·格列柯出生于后拜占庭艺术时期的克里特,当时为威尼斯共和国所治理。他原受传统绘画教育,直到26岁时,和许多希腊艺术家一样,动身前往威尼斯旅行后画风不变。1570年,格列柯迁居至罗马,在当地经营一间工作坊、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在此期间,埃尔·格列柯受到威尼斯文艺复兴的薰染,在画风中融入了矫饰主义。1577年,他转往西班牙托雷多发展,直到逝世。在托雷多,埃尔·格列柯接受了些许重要的委托,并创作出他最**的画作。 埃尔·格列柯代表作:《脱掉基督的外衣》(1577–1579)、《圣母升天》 (1577–1579)、《欧贵兹伯爵的葬礼》 (1586–1588)、《托利多风景》 (1596–1600)、《揭开第五印》 (1608–1614)。 埃尔·格列柯的作品像一块多棱镜,曲折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西班牙社会和没落的旧贵族的精神危机。他的局限性是未能走出贵族世界而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20世纪初,埃尔·格列柯的艺术重新被认识,作品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备受欣赏和注目。
埃尔·格列柯兼具戏剧性与表现主义的画风在当代并不受宠,但在20世纪获肯。格列柯被公认是表现主义及立体主义先驱,影响了巴勃罗·毕加索。格列柯被现代学者视为一个与众不同、具有高度个人色彩的艺术家,不属任何传统流派。埃尔·格列柯的画作以弯曲瘦长的身形为特色,用色怪诞而变幻无常,融合了拜占庭传统与西方绘画风格。 埃尔·格列柯试着以夸张的风格主义来描绘信仰的紧绷状态。这种夸大也跨越了风格主义的界线,融合了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 油画《基督脱衣》创作于1577–1579年间,作品尺寸是99x165厘米,现在被收藏在托利多主教堂。埃尔·格列柯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急速地开始蜕变了。改掉了一直以来的传统表现手法透视,向着扭曲、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不止在于艺术的变化,画家格列柯本人也在很多方面反传统。 身着红衣的基督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着,基督面部显露出奇异的表情,大而明亮的双眼正仰望着天国,他苍白的脸色,乃至求告圣父的双眸,被周围密密麻麻露出狞笑面容的人群衬托得非常突出;在他高大身躯的左侧,站立着身披精美甲胄、神情忧郁的武士,右侧穿绿袍的刽子手,正动手撕扯他的袍子。画面底部,也安排了一组对称的人物,右侧穿着白衣披着黄外衣的男子正往十字架上钉钉子,左侧的两位女子和玛丽亚悲伤地观望着其举动。他将全部激动人心的力量放在挤压的人群上,人群象征着虽然有罪,但也是受难者的人类。基督在被人群挤压的情况下,有着往前推向观画者的感觉,使观画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此画的参与者,营造出纵深感。 当我们追溯西洋绘画的历史,目光总会不由自主被那些虽然置身潮流之中,却又仿佛跳脱其外的画家所吸引。埃尔·格列柯便是其中之一。他笔下涉及的题材,虽是被源源不绝、反复描绘过的基督教圣经故事,但那份强烈的幻想性,却令人讶异。画风虽被认为**西班牙色彩,但他却是个希腊人(El Greco),出生于克里特岛,在拜占庭艺术的熏陶中长大,移居西班牙之前一直都在威尼斯、罗马学艺,并且一直到死,署的都是自己的原名——多米尼克斯·西奥托克普罗斯。 了解更多: 【Basic Art 2.0】ELGRECO,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 出版社:TASCHEN 书号:9783836534536 |